藥物性白內障可以避免。關鍵在于嚴格遵醫囑使用可能誘發白內障的藥物,并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
一、藥物性白內障的誘發因素:
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精神病藥物或縮瞳劑是主要誘因。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或全身用藥超過1年者風險顯著增加,表現為晶狀體后囊下混濁。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可沉積于晶狀體前囊,縮瞳劑毛果蕓香堿則通過改變房水成分影響晶狀體代謝。
二、預防措施的實施路徑:
需用藥者應選擇最小有效劑量,采用局部給藥替代全身用藥。使用糖皮質激素者每3個月需裂隙燈檢查,發現早期混濁應立即減量或更換免疫抑制劑。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時需加強血糖監測,高血糖會加速晶狀體損傷。青光眼患者應避免長期使用縮瞳劑,可改用前列腺素衍生物類降眼壓藥物。
三、高風險人群的特殊防護:
兒童、老年人及免疫性疾病患者需重點防護。兒童使用激素治療哮喘或腎病時,療程超過3個月建議聯合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老年人用藥前應評估基線晶狀體狀態,存在輕度混濁者避免使用吩噻嗪類藥物。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時,建議每6個月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
患者日常需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每日補充含葉黃素、維生素C的深色蔬菜。適度進行乒乓球等調節焦距的運動,避免長時間暴露于紅外線或微波環境。出現視物模糊、眩光等癥狀時應立即停藥并就診,早期發現可通過抗氧化治療延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