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通常不能自愈。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腔內突出的局限性病變,多數為良性,但需要定期監測其變化。
膽囊息肉的形成與膽固醇代謝異常、慢性膽囊炎等因素有關。膽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見的類型,占所有膽囊息肉的60%以上。這類息肉通常體積較小,直徑多小于1厘米,生長緩慢。炎性息肉則與膽囊慢性炎癥相關,可能出現膽囊壁增厚或膽囊功能異常。腺瘤性息肉雖然少見,但存在惡變風險,需要特別關注。
直徑小于1厘米且無臨床癥狀的膽囊息肉,建議每6-12個月進行超聲檢查監測變化。若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單發、基底寬、伴有膽囊結石或年齡超過50歲,應考慮手術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息肉的標準術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
日常飲食需控制膽固醇攝入,減少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選擇全谷物、新鮮蔬果。規律進食可促進膽汁排泄,避免長時間空腹。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體重,降低膽囊疾病風險。戒煙限酒對預防膽囊疾病進展有積極作用。保持良好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