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中藥調理、止痛藥物、局部用藥、免疫調節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免疫力下降、鄰近器官炎癥蔓延、衛生習慣不良、性傳播疾病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多西環素、甲硝唑等,需足療程使用避免耐藥性。伴隨下腹墜痛、異常分泌物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
2、中藥調理:濕熱瘀結型可選用金剛藤膠囊、婦炎康片等中成藥,配合紅藤、敗醬草等草藥煎服。中藥能緩解慢性期隱痛,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需持續用藥1-3個月。
3、止痛藥物:急性發作期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長期疼痛需排查輸卵管積水或盆腔粘連等并發癥,避免依賴止痛藥掩蓋病情。
4、局部用藥:陰道栓劑如保婦康栓可直達病灶,配合苦參洗劑坐浴改善局部微循環。治療期間需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穿透氣棉質內褲。
5、免疫調節:反復發作者可服用匹多莫德、胸腺肽等免疫增強劑,聯合維生素C、鋅制劑改善體質。慢性炎癥與免疫失衡相關,需加強營養和適度運動提升抵抗力。
日常飲食宜選擇富含抗氧化物質的藍莓、西蘭花、深海魚,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游泳、瑜伽,配合腹部熱敷促進炎癥吸收。急性高熱或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排除盆腔膿腫等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