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可以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較好效果。中醫認為胸痹多因氣滯血瘀、痰濁阻絡所致,治療以活血化瘀、通陽散結為主;西醫則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因進行干預,兩者結合能顯著改善癥狀。
一、中醫辨證施治:
氣滯血瘀型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含丹參、川芎等活血藥材;痰濁閉阻型適用瓜蔞薤白半夏湯,配合薏苡仁、茯苓健脾祛濕。針灸選取內關、膻中等穴位,每周3次可緩解胸悶。艾灸心俞、厥陰俞能溫通心陽,適合遇冷加重的患者。
二、西醫規范治療:
藥物治療包含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改善心肌供血的硝酸酯類、調節心率的β受體阻滯劑。對于血管狹窄超過70%的病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迅速恢復血流,藥物洗脫支架可降低再狹窄率。嚴重多支病變需考慮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三、生活方式干預:
每日30分鐘快走或八段錦鍛煉能增強心肺功能,飲食遵循"三低一高"原則,控制每日鹽分攝入低于5克。戒煙可使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50%,冥想訓練能減輕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保持BMI在18.5-23.9之間,腰圍男性不超過90厘米。
胸痹患者需長期規范用藥并定期復查血脂、心電圖,秋冬季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出現持續胸痛超過20分鐘應立即就醫。保持情緒平穩,每日保證7小時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建議每半年進行心臟彩超和運動負荷試驗評估治療效果,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