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型天皰瘡屬于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病情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需及時干預控制。該疾病以皮膚黏膜出現松弛性水皰、糜爛為特征,可能伴隨感染風險,但通過規范治療多數患者可達到臨床緩解。
一、疾病分期與癥狀表現:
尋常型天皰瘡可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顒悠诒憩F為皮膚或口腔黏膜突發大小不等的水皰,皰壁薄易破潰形成疼痛性糜爛面,可能伴隨滲液和結痂。此期易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需警惕發熱等全身癥狀。緩解期可見皮損逐漸干燥結痂,新生上皮覆蓋創面,但仍有復發可能。疾病嚴重程度與體表受累面積相關,超過30%體表面積受累屬重癥,需住院治療。
二、治療措施與預后:
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常用潑尼松、甲潑尼龍等,重癥需聯合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生物制劑如利妥昔單抗對難治性病例有效。局部護理需使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合并感染時加用抗生素軟膏。規范治療下約70%患者可在1年內控制病情,但需長期隨訪監測藥物副作用。疾病致死率已從過去的50%降至5%以下,預后與早期診斷、規范治療密切相關。
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摩擦。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軟食,口腔糜爛時可用吸管進食流質。避免日曬、勞累等誘發因素,定期復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心理上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家屬應協助觀察皮損變化,出現新發水皰或發熱需及時復診。建議加入患者互助組織獲取社會支持,通過冥想等方式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