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于一些出血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常見的用于止血的中藥包括小薊、苧麻根、地榆、槐花、白及、仙鶴草、泡姜、艾葉等。用這些藥物止血應經專業醫師指導,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用中藥治療疾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于許多疾病,中藥治療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療的效果。當人體發生出血性疾病時,比如出現外傷出血、尿血、便血、吐血、咯血等疾病,可以通過中藥內服或外敷的方式治療。那么,中藥止血藥有哪些?
一、小薊
小薊來源于菊科植物,它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等功效,有很好的止血功能,但它的服用有一定禁忌,一般脾胃虛寒、無瘀滯的患者忌服。
二、苧麻根
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中醫常常用它治療感冒發熱、尿路感染、麻疹高熱以及腎炎水腫等疾病。除此之外,還可以用苧麻根治療跌打損傷,也有不錯的效果。
三、地榆
地榆有解毒斂瘡、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如痔血、血痢、便血、癰腫瘡毒等。
四、槐花
槐花有清肝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中醫一般用它來治療痔血、便血、頭暈目眩、頭痛、肝熱目赤等癥。但不建陰虛發熱及脾胃虛寒的患者服用,避免引發嚴重后遺癥。
五、白及
白及有消腫生肌、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吐血、咯血、外傷出血以及瘡瘍腫毒、皮膚皸裂等癥。該藥物不宜與草烏、制草烏、川烏、制川烏、附子同用。
六、仙鶴草
仙鶴草有收斂止血、補虛、解毒、截瘧、止痢等功效,可用于治療吐血、咯血、崩漏、瘧疾、血痢、陰癢帶下、癰腫瘡毒、脫力勞傷等疾病。
七、炮姜
炮姜來源于姜干燥根莖的炮制品,又稱為黑姜。它有溫中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腹痛吐血、陰虛失血、脾胃虛寒及吐衄崩漏等癥。
八、艾葉
艾葉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作用,可治療月經過多、胎漏下血、衄血、吐血、經寒不調、少腹冷痛以及宮冷不孕等癥。外用可治療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