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的主要癥狀包括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反酸燒心、惡心嘔吐以及黑便或嘔血。這些癥狀可能由胃黏膜損傷程度不同而表現各異。
1、上腹隱痛:
胃黏膜表層糜爛會刺激神經末梢,表現為劍突下或左上腹持續性鈍痛,進食后可能加重。疼痛程度與糜爛范圍相關,輕者僅為不適感,重者可影響日常活動。部分患者疼痛呈現規律性,與空腹或夜間胃酸分泌增多有關。
2、餐后飽脹:
胃黏膜炎癥導致胃動力減弱,食物排空延遲產生腹脹感。常見于進食后30分鐘內,可能伴隨噯氣或早飽現象。這種癥狀易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混淆,但糜爛性胃炎患者往往同時存在其他胃部癥狀。
3、反酸燒心:
胃酸分泌異常增多時,酸性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發胸骨后灼熱感。平臥或彎腰時癥狀加重,夜間可能因反流影響睡眠。長期反流可能并發反流性食管炎,出現吞咽疼痛等癥狀。
4、惡心嘔吐:
炎癥刺激胃部迷走神經引發保護性嘔吐反射,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含膽汁。反復嘔吐可能導致脫水或電解質紊亂,若嘔吐物呈咖啡渣樣則提示胃黏膜出血。
5、黑便嘔血:
黏膜糜爛累及血管時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經胃酸作用形成黑色柏油樣便。急性大出血者可嘔吐鮮紅色血液,伴隨心悸、冷汗等休克表現。這是糜爛性胃炎最嚴重的并發癥,需立即就醫。
糜爛性胃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選擇小米粥、南瓜等易消化食材,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減輕胃部負擔。戒煙限酒并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黏膜修復,若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或出現體重下降、貧血等報警癥狀,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明確病變程度。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優質蛋白能促進黏膜再生,但需避免空腹飲用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