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確實可能引發睪丸炎,多見于青春期后男性患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通過血液傳播侵犯睪丸組織,導致單側或雙側睪丸腫脹疼痛。
1、發病機制與高危人群:
腮腺炎病毒屬于副黏病毒科,感染后約20%-30%的青春期后男性會并發睪丸炎。病毒經血流播散至睪丸時,可引起生精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導致睪丸間質水腫和淋巴細胞浸潤。未接種疫苗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15歲以上男性發病率更高。
2、典型臨床表現:
睪丸炎通常在腮腺腫脹后4-8天出現,表現為突發高熱、睪丸劇痛和陰囊皮膚發紅。觸診可見睪丸腫大如核桃或雞蛋,伴明顯觸痛。約半數患者伴有鞘膜積液,嚴重者可出現睪丸萎縮。部分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
3、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腮腺炎接觸史和睪丸腫痛癥狀即可臨床診斷。需與細菌性睪丸炎、精索扭轉鑒別。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血清淀粉酶升高。超聲檢查能顯示睪丸血流信號增強和鞘膜積液。
4、治療與預后管理: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并用陰囊托抬高睪丸,疼痛劇烈者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干擾素治療可能改善預后。約30%-50%患者會出現睪丸萎縮,但單側受累者通常不影響生育功能。雙側睪丸炎可能導致少精癥或無精癥。
預防腮腺炎性睪丸炎最有效方式是接種麻腮風三聯疫苗。發病期間應保持陰囊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促進代謝。恢復期每3-6個月需復查精液質量,出現生育障礙可考慮輔助生殖技術。合并高熱不退或劇烈疼痛時需及時就醫排除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