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脫發通常在分娩后2-6個月出現,屬于生理性休止期脫發,可通過調整作息、補充營養、頭皮護理、情緒管理等方式改善。該現象與激素水平波動、營養缺乏、精神壓力、頭皮微循環障礙、毛囊周期紊亂等因素相關。
1、激素變化: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延緩頭發脫落,產后激素驟減導致頭發同步進入休止期。無需特殊治療,建議每日按摩頭皮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選擇寬齒梳減少牽拉性脫發。
2、營養缺失:哺乳消耗大量蛋白質、鐵、鋅等元素。增加三文魚、雞蛋、菠菜等富含生物素的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復合維生素B族或鐵劑。
3、精神因素:產后焦慮和睡眠不足會加重脫發。嘗試正念冥想或深呼吸練習,保證每天連續睡眠不少于4小時,家人應分擔育兒壓力。
4、護理不當:過度燙染或緊繃發型會損傷毛囊。選用無硅油洗發水,水溫控制在38℃以下,吹風機保持30厘米距離,每周做1次發膜護理。
5、病理性脫發:若伴隨頭皮紅斑、膿皰或持續超過1年,可能與甲狀腺功能異常、斑禿有關。需檢測TSH水平或進行皮膚鏡檢,確診后采用米諾地爾酊、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等治療。
產后脫發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每日攝入50g堅果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練習瑜伽或散步改善血液循環。脫發量超過每日100根或伴隨其他癥狀時需就醫排查貧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潛在問題。多數情況下6-12個月可自行恢復,新生頭發質地可能較原有頭發細軟,屬于正常再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