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內異物可通過手法取出、藥物輔助、內鏡處理、手術干預及心理疏導等方式處理。異物類型、滯留時間及并發癥程度決定具體方案。
1、手法取出:
表淺異物可由專業醫師戴手套潤滑后直接取出,適用于邊緣光滑的小型物體。操作前需肛門指診評估位置,過程中避免暴力牽拉造成直腸黏膜損傷。利多卡因凝膠局部麻醉可減輕患者不適感,兒童需在鎮靜狀態下進行。
2、藥物輔助:
石蠟油等潤滑劑可幫助光滑異物自然排出,山莨菪堿能緩解腸痙攣。但禁用于尖銳異物或已出現腸壁損傷者,腐蝕性物體需立即手術。使用開塞露前需確認異物未嵌頓,否則可能加重腸管壓力。
3、內鏡處理:
結腸鏡下采用異物網籃或抓鉗適用于直腸上段異物,尤其對不規則物體更安全。需在充氣狀態下謹慎操作,防止腸穿孔。內鏡能同步檢查黏膜損傷情況,發現活動性出血可即時電凝止血。
4、手術干預:
出現腸穿孔、大出血或完全嵌頓時需剖腹手術,經肛門括約肌切開術適用于下端巨大異物。合并腹膜炎者需腸道造瘺,二期吻合。術前CT檢查可明確異物與鄰近器官關系,避免術中副損傷。
5、心理疏導:
性自慰或精神障礙導致的反復塞入異物需心理評估。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強迫行為,必要時聯用抗焦慮藥物。對未成年患者應排查虐待可能,建立長期隨訪機制預防復發。
預防直腸異物需加強兒童看護避免誤吞玩具,成人應正確使用醫療栓劑。日常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排便困難時可用溫水坐浴代替強行通便。肛門不適超過24小時或伴發熱、便血需立即就醫,延誤處理可能導致直腸周圍膿腫等嚴重并發癥。恢復期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便后清洗建議使用溫和無皂基清潔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