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疼痛可通過溫水坐浴、局部用藥、調整排便習慣、口服藥物、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痔瘡通常由久坐久站、便秘腹瀉、妊娠腹壓增高、靜脈曲張、肛墊下移等原因引起。
1、溫水坐浴:每日2-3次溫水坐浴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續10-15分鐘。水中可加入高錳酸鉀稀釋液或中藥成分如苦參、黃柏,有助于消炎鎮痛。避免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刺激患處。
2、局部用藥:外涂復方角菜酸酯乳膏可減輕黏膜充血,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炎性水腫,利多卡因凝膠能暫時阻斷痛覺傳導。使用前需清潔肛周,棉簽蘸取藥膏沿肛緣環形涂抹,避免直接接觸破損皮膚。
3、排便管理: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至每日25-30克,選擇燕麥、火龍果、奇亞籽等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如廁時避免久蹲超過5分鐘。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腹瀉患者需排查感染因素。
4、口服藥物:地奧司明片改善靜脈張力,七葉皂苷鈉片減輕組織水腫,布洛芬緩釋膠囊短期鎮痛。需注意抗炎藥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適,靜脈活性藥物服用期間需監測肝功能。
5、手術干預:血栓性外痔可行痔切除術,嚴重脫垂內痔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術后需保持切口清潔,使用藻酸鹽敷料促進創面愈合,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繼發出血。
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保持坐姿,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選擇透氣棉質內褲,排便后使用無酒精濕巾清潔。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適量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便血需及時結直腸外科就診,排除其他肛腸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