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癥的治療藥物主要有甲磺酸倍他司汀、鹽酸氟桂利嗪和地芬尼多。眩暈癥可能由內耳循環障礙、前庭神經炎、梅尼埃病、頸椎病或腦供血不足等因素引起,藥物選擇需根據病因決定。
1、甲磺酸倍他司汀:
甲磺酸倍他司汀是治療內耳循環障礙引起的眩暈常用藥物,通過改善內耳微循環緩解頭暈癥狀。該藥可增加前庭器官血流量,減輕膜迷路積水,對梅尼埃病相關眩暈效果顯著。用藥期間可能出現輕度胃腸道反應,嚴重哮喘患者慎用。
2、鹽酸氟桂利嗪:
鹽酸氟桂利嗪為鈣通道阻滯劑,適用于腦血管痙攣引起的眩暈。該藥能選擇性擴張椎基底動脈系統,改善前庭系統供血,對頸性眩暈和偏頭痛相關眩暈效果較好。長期使用需注意錐體外系反應,帕金森病患者禁用。
3、地芬尼多:
地芬尼多通過抑制前庭神經異常沖動緩解眩暈癥狀,對運動病和前庭神經元炎急性期有效。該藥可直接作用于嘔吐中樞,快速控制旋轉性眩暈伴發的惡心嘔吐。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時需謹慎。
4、病因差異:
前庭性眩暈多選用前庭抑制劑如苯海拉明,中樞性眩暈需配合改善腦循環藥物。梅尼埃病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BPP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首選耳石復位治療而非藥物。
5、聯合用藥:
嚴重眩暈可聯合使用前庭抑制劑和改善微循環藥物。焦慮誘發的眩暈需配合抗焦慮藥物,自主神經紊亂者可加用調節植物神經藥物。藥物聯用需警惕疊加副作用,肝功能異常者需調整劑量。
眩暈發作期建議低鹽飲食控制鈉攝入,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保持充足睡眠,起床時動作緩慢防止體位性低血壓。急性期臥床休息減少頭部活動,恢復期可進行Brandt-Daroff前庭康復訓練。持續超過24小時的眩暈或伴隨聽力下降、肢體無力等癥狀需立即就醫排除腦血管意外。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可預防眩暈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