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調理常用藥物包括艾附暖宮丸、桂枝茯苓丸、金匱腎氣丸等。宮寒多因腎陽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引起,可通過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類藥物改善,同時需配合保暖避寒、飲食調理等生活方式干預。
1、艾附暖宮丸:
主要成分為艾葉、香附、當歸等,具有溫經散寒、調經止痛功效,適用于小腹冷痛、月經推遲等虛寒型宮寒癥狀。該藥通過促進盆腔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服用期間需避免生冷食物。
2、桂枝茯苓丸:
含桂枝、茯苓、牡丹皮等成分,能溫通經脈、化瘀散結,針對宮寒兼有血瘀證候者,如經血色暗有血塊、痛經拒按等癥狀。其溫陽化氣作用可改善子宮微循環障礙。
3、金匱腎氣丸:
由附子、肉桂、熟地黃等組成,側重溫補腎陽,適合腰膝酸冷、夜尿頻多等腎陽虛型宮寒。通過增強機體陽氣推動力,改善子宮失于溫煦導致的生殖功能低下。
4、少腹逐瘀顆粒:
含小茴香、干姜等辛溫藥材,擅長驅散下焦寒濕,對經期小腹墜脹冷痛、白帶清稀量多等寒濕凝滯癥狀效果顯著。其藥理機制與調節前列腺素分泌、緩解平滑肌痙攣有關。
5、當歸四逆湯:
經典方劑包含當歸、桂枝、細辛等,主治血虛寒厥型宮寒,常見手足厥冷、月經量少色淡。通過養血通脈改善子宮供血,需在醫生辨證后使用,陰虛火旺者忌服。
宮寒患者日常需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露臍裝與冷飲攝入,可食用羊肉、桂圓、生姜等溫補食材。適度進行八段錦、艾灸關元穴等養生方法,長期手腳冰涼或嚴重痛經者建議中西醫結合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冬季可每日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月經期忌食寒涼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