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出現黃疸通常提示肝功能嚴重受損,可能與肝細胞廣泛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淤積、門靜脈高壓、肝內血管異常等因素有關。黃疸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尿色加深、皮膚瘙癢等癥狀,需通過保肝治療、膽紅素吸附、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等方式干預。
1、肝細胞壞死:肝細胞大量壞死導致膽紅素攝取轉化能力下降,間接膽紅素升高。建議臥床休息,靜脈輸注甘草酸制劑、還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藥物,限制蛋白質攝入每日0.5g/kg。
2、膽紅素代謝障礙:肝內酶系統功能衰竭使直接膽紅素無法有效排泄。口服熊去氧膽酸促進膽汁分泌,采用血漿置換清除循環膽紅素,每日監測總膽紅素變化。
3、膽汁淤積:肝內膽管受壓變形引發梗阻性黃疸。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降低門脈壓力,ERCP放置膽管支架改善引流,配合紫外線照射緩解瘙癢癥狀。
4、門靜脈高壓:側支循環開放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多。限制鈉鹽攝入控制腹水,服用普萘洛爾降低門脈壓力,必要時行脾動脈栓塞術減少溶血。
5、肝內血管異常:肝竇毛細血管化影響物質交換。輸注人血白蛋白維持膠體滲透壓,肝移植是根本解決方案,術前需評估MELD評分達標情況。
肝硬化黃疸患者需嚴格禁酒,每日熱量攝入維持在35kcal/kg,優先選擇支鏈氨基酸配方奶粉。進行床邊腳踏車訓練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次每次20分鐘。監測意識狀態變化,預防肝性腦病發作,皮膚護理使用溫涼清水擦拭,避免堿性肥皂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