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轉移患者在靜止狀態下疼痛較輕,行走時疼痛加劇是常見現象。這與腫瘤破壞骨骼結構、活動時機械刺激加重有關。
1、骨轉移疼痛的機制:
骨骼被腫瘤細胞侵蝕后,會出現微小骨折和骨質破壞。躺著時骨骼承受壓力較小,疼痛相對輕微;行走或站立時,骨骼需要支撐身體重量,受損部位受到機械性刺激,導致疼痛明顯加重。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病理性骨折,輕微外力即可導致骨骼斷裂。
2、疼痛管理方案:
針對骨轉移疼痛需采取階梯式治療。輕度疼痛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中度疼痛建議弱阿片類藥物,重度疼痛需強阿片類藥物控制。雙膦酸鹽類藥物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延緩骨質破壞。局部放療可有效緩解約70%患者的骨痛,對脊椎等重要部位轉移還能預防癱瘓。疼痛頑固者可考慮神經阻滯或微創介入治療。
3、日常活動建議:
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減輕患肢負重,避免劇烈運動和突然扭轉動作。硬板床比軟床更利于脊柱保護,起身時先側臥再用手臂支撐。浴室鋪設防滑墊,家具邊角加裝軟墊。疼痛發作時可嘗試調整呼吸節奏,通過冥想、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飲食需保證每日1500毫克鈣和800單位維生素D攝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綠色蔬菜及海產品。適度陽光照射促進維生素D合成,但需避開正午時段。水中行走、坐姿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可維持肌肉力量,每周3次、每次20分鐘為宜。定期監測血鈣水平,出現嗜睡、多尿等需警惕高鈣血癥。心理支持同樣重要,家屬可通過陪伴、按摩等方式緩解患者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