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真菌感染具有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接觸或共用物品傳播。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須癬毛癬菌、小孢子菌等,感染后表現為頭皮瘙癢、脫屑或局部脫發。
一、傳播途徑與高危因素:
直接接觸感染者頭皮或皮屑是主要傳播方式,共用梳子、帽子、毛巾等物品也可能導致間接傳播。兒童、免疫力低下者及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的人群感染風險更高。潮濕溫暖環境會加速真菌繁殖,集體生活場所如學校、宿舍需特別注意交叉感染。
二、典型癥狀與診斷依據:
早期表現為頭皮局部紅斑伴白色鱗屑,逐漸發展為圓形脫發斑塊,邊緣可見黑色斷發。嚴重者可能出現膿皰或蜂窩織炎。皮膚科醫生通過伍德燈檢查、真菌鏡檢或培養可確診,需與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疾病鑒別。
三、治療與預防措施:
局部使用酮康唑洗劑或特比萘芬乳膏可抑制真菌生長,頑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治療期間應每日煮沸消毒梳洗用具,避免抓撓防止擴散。家庭成員需同步排查感染,患者衣物需60℃以上熱水洗滌并陽光暴曬。公共場所不共用理發工具,寵物患癬病需及時治療。
保持頭皮清潔干燥是預防關鍵,洗頭后及時吹干發根,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帽子。飲食上增加富含B族維生素的糙米、瘦肉,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每周用硫磺皂清洗枕巾,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早就診,避免自行使用激素類藥物加重感染。集體機構發現病例需做好環境消毒,患者痊愈前暫停游泳等密切接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