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陰道炎需要治療。該病主要由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黏膜萎縮、局部抵抗力降低、菌群失調、繼發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過雌激素替代治療、局部抗菌藥物、陰道保濕劑、益生菌調節、生活習慣調整等方式干預。
1、雌激素治療:
針對絕經后雌激素缺乏的核心病因,可選用雌三醇軟膏或普羅雌烯陰道膠囊局部給藥,能有效修復萎縮的陰道黏膜。全身用藥需權衡血栓風險,建議在婦科醫生指導下選擇結合雌激素或戊酸雌二醇等藥物,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子宮內膜厚度。
2、抗菌藥物:
合并細菌感染時需使用甲硝唑栓劑或克林霉素乳膏等局部抗菌藥物。反復發作者可進行陰道分泌物培養,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需注意避免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破壞正常菌群。
3、黏膜修復:
陰道保濕劑如透明質酸凝膠可改善黏膜干燥狀態,維持陰道內環境濕潤。乳酸制劑能調節pH值至3.8-4.5的酸性環境,抑制致病菌生長。建議每周使用2-3次維持治療效果。
4、菌群調節:
口服或陰道用乳桿菌制劑可恢復陰道微生態平衡。臨床常用酪酸梭菌活菌膠囊或定君生等益生菌,需連續使用4周以上。配合低糖飲食減少念珠菌感染風險。
5、日常護理:
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適度增加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攝入,保持規律性生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合并尿失禁者需及時處理減少刺激。
老年性陰道炎患者應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沐浴后及時擦干皮膚皺褶處。建議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久坐壓迫會陰部。飲食上可增加亞麻籽、鷹嘴豆等富含木脂素的食物,限制高糖及辛辣刺激飲食。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若出現陰道出血、持續疼痛或發熱等癥狀,需立即就醫排除其他婦科疾病。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治療相關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