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能導致轉氨酶升高。肝臟脂肪堆積會引發炎癥反應,損傷肝細胞膜,促使細胞內的轉氨酶釋放到血液中,表現為肝功能檢查異常。
1、脂肪肝與轉氨酶升高的關聯機制:
脂肪肝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會觸發氧化應激反應,導致肝細胞損傷。當肝細胞膜完整性被破壞時,原本存在于細胞內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會滲入血液,臨床檢測中即顯示轉氨酶水平升高。輕度脂肪肝患者轉氨酶可能正常或輕微升高,中重度患者升高更顯著。
2、不同階段的轉氨酶變化特征:
單純性脂肪肝階段約30%患者出現轉氨酶輕度異常,通常ALT升高為主且數值不超過正常值2倍。進展至脂肪性肝炎時,70%以上患者轉氨酶持續升高,ALT/AST比值多大于1.5。若發展為肝纖維化,轉氨酶波動幅度增大,可能伴隨γ-谷氨酰轉肽酶GGT同步升高。需要警惕的是,部分晚期脂肪肝患者因肝細胞大量壞死,反而出現轉氨酶下降而膽紅素升高的"酶膽分離"現象。
3、需要鑒別診斷的其他因素:
除脂肪肝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可引起轉氨酶升高。若脂肪肝患者AST升高顯著超過ALT,或ALT持續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需考慮合并其他肝病可能。長期飲酒者出現AST/ALT比值>2時,提示酒精性肝損傷參與其中。
脂肪肝患者應通過低脂飲食控制每日油脂攝入在25克以內,優先選擇深海魚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減少肝臟脂肪沉積。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避免使用加重肝臟代謝負擔的藥物。當轉氨酶持續異常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肝臟彈性檢測或病理檢查,明確肝纖維化程度。合并代謝綜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必要時采用保肝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