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可通過抗凝藥物、心率控制藥物、節律控制藥物、中藥輔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房顫通常由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酗酒等原因引起。
1、抗凝治療:房顫患者易形成心房血栓,抗凝藥物可降低腦卒中風險。常用藥物包括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華法林需定期監測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藥無需頻繁監測但費用較高。抗凝治療需評估出血風險,高齡或既往出血史患者慎用。
2、心率控制: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可減慢心室率,改善心悸癥狀。鈣通道阻滯劑地爾硫?適用于合并哮喘患者。洋地黃類藥物如地高辛可用于靜息狀態心率控制,需警惕中毒反應。目標靜息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鐘。
3、節律控制:胺碘酮可維持竇性心律,適用于陣發性房顫。普羅帕酮適用于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決奈達隆可減少房顫復發,但禁用于永久性房顫。藥物復律成功率約50%,需在醫生監護下進行。
4、中藥調理:穩心顆粒可改善心悸癥狀。參松養心膠囊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三七粉輔助改善微循環。中藥需與西藥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相互作用。中藥治療需辨證施治,不可替代抗凝治療。
5、基礎病管理:控制血壓低于130/80mmHg,冠心病患者規范使用他汀類藥物。甲亢患者需服用甲巰咪唑。限制酒精攝入每日不超過20g。肥胖患者減輕體重10%可使房顫風險降低50%。
房顫患者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g,推薦地中海飲食模式。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心律失常。睡眠保持7-8小時,睡眠呼吸暫停患者需使用呼吸機治療。定期監測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每年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隨身攜帶醫療警示卡注明用藥情況,出現暈厥或偏癱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