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腫瘤是由牙源性組織如牙釉質、牙本質、牙髓等異常增生形成的腫瘤,主要包括成釉細胞瘤、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牙源性黏液瘤等類型。
1、成釉細胞瘤:
成釉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牙源性腫瘤,多發生于下頜骨磨牙區。腫瘤生長緩慢,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體積增大會導致頜骨膨隆、牙齒移位或松動。影像學檢查可見單房或多房性透光區,邊緣呈分葉狀。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需根據腫瘤范圍決定切除范圍。
2、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種良性但具有局部侵襲性的囊性病變,好發于下頜第三磨牙區。囊腔內含角化物,可能繼發感染。X線表現為單房透射影,邊緣光滑或呈扇形。手術需徹底刮除囊壁,否則易復發。
3、牙源性黏液瘤:
牙源性黏液瘤是罕見的良性腫瘤,由黏液樣基質和星形細胞構成。常見于下頜前磨牙區,生長緩慢但具有浸潤性。CT顯示蜂窩狀或肥皂泡樣改變。手術切除不徹底時復發率較高,需擴大切除范圍。
4、牙源性鈣化上皮瘤:
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特征為上皮細胞巢伴鈣化灶形成,多發生于前牙區。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頜骨膨大,X線可見不規則鈣化團塊。該腫瘤生長局限,手術刮除后預后良好,罕見惡變。
5、惡性牙源性腫瘤:
惡性牙源性腫瘤包括成釉細胞癌、牙源性透明細胞癌等,表現為快速生長的腫塊伴疼痛、麻木等癥狀。CT顯示骨質破壞和軟組織浸潤。需廣泛切除聯合放化療,預后較差。
牙源性腫瘤患者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復查影像學檢查監測復發,頜骨缺損較大者可考慮植骨修復。日常注意口腔衛生,發現牙齒異常松動或頜骨膨隆應及時就診。均衡飲食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促進術后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