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癥狀包括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及慢性咳嗽。癥狀發展通常從輕度反流逐漸進展為食管黏膜損傷,嚴重者可出現 Barrett 食管等并發癥。
1、燒心:
燒心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胸骨后灼熱感,多發生于餐后1-2小時或平臥時。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導致神經末梢興奮,癥狀可向頸部放射。攝入辛辣食物、咖啡因或高脂飲食會加重癥狀,直立位或服用抑酸劑可緩解。
2、反酸:
胃內容物反流至口腔是特征性表現,患者常描述為酸苦液體上涌。食管下括約肌松弛或腹壓增高時易誘發,夜間反流可能引起嗆咳。長期反酸可導致牙齒酸蝕、口臭,反流物誤吸入呼吸道可能誘發哮喘發作。
3、胸骨后疼痛:
非心源性胸痛需與心絞痛鑒別,疼痛可呈燒灼樣或壓榨樣,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食管黏膜炎癥或痙攣是主要誘因,疼痛常與體位改變相關。部分患者伴隨肩背部放射痛,胃鏡檢查可發現食管糜爛或潰瘍。
4、吞咽困難:
進展期患者可能出現吞咽梗阻感,早期因食管痙攣呈間歇性,后期食管狹窄導致持續性困難。固體食物比液體更易引發,嚴重者需考慮食管環或狹窄形成。伴隨體重下降需警惕惡性腫瘤可能。
5、呼吸道癥狀:
微量反流物刺激可引起慢性咳嗽、喉炎或聲音嘶啞,夜間癥狀明顯。胃酸刺激迷走神經引發支氣管痙攣,易被誤診為哮喘。典型表現為無痰干咳,抗反流治療后可改善,但癥狀消失常滯后于食管炎愈合。
胃食管反流患者應避免睡前進食,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飲食選擇低脂、低糖、高蛋白食物,限制巧克力、薄荷、柑橘類等降低食管括約肌壓力的食物。超重者需減輕體重,戒煙限酒,避免緊身衣物增加腹壓。癥狀每周發作兩次以上或伴隨報警癥狀如嘔血、消瘦時,需及時進行胃鏡檢查評估黏膜損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