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成分: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樸、黃芩、半夏、柴胡、甘草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為中藥復合制劑。
小兒豉翹清熱顆粒
其中,連翹清熱解毒,重在散上焦之火,其醇提取物、水煎劑等具有抗菌、強心、利尿、鎮吐等藥理作用;淡豆豉解表透邪、宣郁除煩,其有效成分具有發汗、解熱、消炎、解痙、調節免疫功能以及助消化等作用;荊芥、薄荷祛風解表,疏散風熱,具有解熱鎮痛、抗菌、抗病毒、止咳等作用;炒梔子清熱涼血,兼清三焦之火,其提取物具有抗炎、鎮痛、抑菌、促進胃液分泌和胃腸運動等功效;赤芍涼血消腫、活血祛瘀,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鎮痛等作用;
其余配伍包括大黃、青蒿、檳榔、厚樸、黃芩、半夏、柴胡等,可增強行氣消瘀、清熱涼血的功效,其有效成分還可不同程度地解熱、鎮痛、抗菌、抗病毒,促進胃腸動力。以上藥物互為輔佐,相得益彰,可發揮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達到解熱、鎮痛、改善胃腸動力等作用,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增強機體免疫。
產品特點
快速退燒,不易反復。即刻緩解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癥狀。抗菌、抗病毒,標本兼治。權威推薦,防治流感、手足口病。
實驗分析
在重慶市高新區人民醫院,羅世惠,徐惠醫師,將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外感風熱證)隨機分為中藥組和西藥組各75例,西藥組給予抗病毒、抗菌制劑治療,中藥組給予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結果,中藥組咽痛、鼻塞、流涕和納呆證候積分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西藥組;中藥組體溫恢復正常以及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西藥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改善幅度顯著大于西藥組。結論,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可更為顯著地降低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從而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外感風熱證)咽痛、鼻塞、流涕和納呆癥狀,縮短退熱時間和主要癥狀消失時間。
適用領域
1.退熱篇——安全無反復
針對兒童發熱,出于安全用藥原則,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體溫大于38.5℃時,服用西藥退熱藥物,但是體溫低于38.5℃,西藥則沒有特效藥物,而這方面,中藥、中成藥則具有全面優勢,于是形成了以體溫38.5℃為界限的“楚河漢界”。產品應用領域:38.5℃以下的兒童發熱。根據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研究表明同貝治療效果相比同組更加顯著。綜上,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可明顯改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熱等癥狀,縮短完全退熱時間,且總體療效好,臨床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尤其--針對小兒38.5℃以下外感發熱具有顯著的療效。
2上呼吸道感染篇——治療兒童感冒,快速安全有效。
臨床表現: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兒童可訴頭痛、腹痛、咽部不適,咽部充血,有時扁桃體充血、腫大,頸淋巴結可腫大并壓痛。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為兒科常見病,約占病兒的60%以上,占兒科疾病的首位,各種病毒和細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為多見,約占原發感染的90%以上。因小兒體幼,西藥治療效果總體不太理想且副作用大,而中藥治療本病癥優勢明顯。
3手足口病篇——連續四年進入治療手足口病指南的推薦用藥
由衛生部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指出: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范疇,而普通型手足口病在治法上應注意:清熱解毒,化濕透邪。推薦選用的中成藥: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國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共同發布的《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在“兒童中醫藥治療指南”中推薦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小兒風熱犯衛型感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熱毒襲肺型感冒。
同貝小兒豉翹清熱顆粒
使用同貝注意事項:
一是確認風熱感冒,大部分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居多,孩子發熱之后查血象可以確認。
二是脾胃弱的孩子,平時少吃冷飲反季節的水果,服用小兒豉翹退熱24小時之后就可以考慮減量或者停服。
三是服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的時候,盡量飲食清淡,魚蝦蟹、肉蛋奶都會生熱,加重炎癥和內熱,不利于寶寶的恢復。
四是寶寶退熱之后,3-4天之內清淡飲食,稀飯、爛面條是最養脾胃的食物,退熱之后脾胃功能虛弱,消化不了肉類和蛋類。
五是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是清熱解毒通腸瀉火之藥,最好不要要和美林、泰諾林之藥同時服用。
六是服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之后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屬于正常的瀉火反應,可以外用小兒暖臍膏或者小兒敷臍止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