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可能引起腹瀉。腫瘤生長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是常見原因,腹瀉可能呈現為排便習慣改變或糞便性狀異常。
1、腫瘤直接刺激腸道:
大腸癌病灶可能刺激腸黏膜,加速腸道蠕動,導致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縮短。這種腹瀉通常伴隨排便次數增多,糞便中可能混有黏液或血絲。左半結腸癌更易引發此類癥狀,因該段腸腔較窄且糞便已成形。
2、繼發性吸收不良:
腫瘤占據腸腔空間可能影響營養物質吸收,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殘渣刺激腸道分泌過多液體。患者可能出現脂肪瀉,糞便浮于水面且氣味刺鼻,同時伴隨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表現。
3、腸梗阻前期表現:
進展期腫瘤導致腸腔部分阻塞時,梗阻近端腸管代償性加強蠕動,可能引發間歇性腹瀉與便秘交替。這種腹瀉常噴射狀排出,伴有明顯腹脹和腸鳴音亢進,需警惕完全性腸梗阻風險。
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排便習慣改變應及時進行腸鏡檢查。日常需記錄排便頻率和性狀變化,避免高纖維飲食刺激腸道。適度補充電解質溶液預防脫水,選擇低渣飲食減輕腸道負擔。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腸道生物鐘,便血或消瘦癥狀需立即就醫排查。建議每年進行糞便潛血篩查,40歲以上人群每3-5年做一次腸鏡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