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結石可通過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茴三硫等藥物輔助治療。肝膽結石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膽固醇性結石,需結合結石類型、肝功能狀態(tài)等因素選擇。
1、熊去氧膽酸:
作為一線溶石藥物,能降低膽汁膽固醇飽和度。適用于膽囊功能良好、直徑小于15毫米的膽固醇結石。需連續(xù)服用6-24個月,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超聲監(jiān)測結石溶解情況。可能引起腹瀉等消化道反應。
2、鵝去氧膽酸:
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酶減少膽汁膽固醇分泌。對X線透光結石有效率約40%,常與熊去氧膽酸聯(lián)用。肝功能異常者慎用,孕婦禁用。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轉氨酶水平。
3、茴三硫:
具有促膽汁分泌和輕度溶石作用,適用于膽泥淤積或小型混合性結石。可改善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膽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長期使用需注意電解質平衡。
4、抗生素治療:
合并急性膽管炎時需使用頭孢三代或喹諾酮類抗生素。常見選擇包括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需根據藥敏結果調整。嚴重感染需靜脈給藥,療程通常7-14天。
5、解痙止痛藥:
膽絞痛發(fā)作時可短期使用山莨菪堿或間苯三酚緩解癥狀。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用于輕度疼痛。嗎啡類鎮(zhèn)痛藥可能加重Oddi括約肌痙攣,需謹慎使用。
肝膽結石患者需保持低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動物內臟、油炸食品。規(guī)律進食可促進膽汁排空,建議每日5-6餐少量多餐。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膽汁淤積。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糖,高血壓患者維持血壓穩(wěn)定。每3-6個月復查腹部超聲,觀察結石變化及膽囊壁情況。出現持續(xù)腹痛、發(fā)熱、黃疸等警示癥狀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