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老年人腦梗塞主要通過活血化瘀、通絡開竅、調理氣血等方法,常用手段包括中藥內服、針灸、推拿、艾灸及食療。治療需根據個體證型辨證施治,常見證型有氣虛血瘀、痰瘀阻絡、肝腎陰虛等。
1、中藥調理:
針對氣虛血瘀證常用補陽還五湯,含黃芪、當歸、赤芍等成分;痰瘀阻絡證可選半夏白術天麻湯,含半夏、天麻、茯苓等;肝腎陰虛證多用杞菊地黃丸。中藥需由醫師根據舌脈象調整配伍,避免自行用藥。
2、針灸療法:
選取百會、風池、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腦部循環,配合電針增強刺激。針灸能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每周3-5次,10次為1療程。合并吞咽障礙可加刺廉泉、金津玉液穴。
3、推拿康復:
通過頭頸部穴位點按及肢體經絡推拿,緩解肌肉痙攣。采用滾法、揉法改善患側肢體功能,每日20分鐘,需由專業康復師操作避免二次損傷。
4、艾灸溫通:
對陽虛型患者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每次15-20分鐘。艾葉溫通作用可改善微循環,但需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感覺減退者慎用。
5、食療輔助:
推薦山楂決明子茶活血降脂,黑木耳燉湯軟化血管。陰虛者用百合銀耳羹,痰濕體質宜食薏仁粥。飲食需低鹽低脂,避免辛辣刺激。
中醫治療需配合現代醫學基礎治療,急性期優先控制血壓血糖。恢復期可聯合中藥與康復訓練,定期復查頭顱影像。保持情緒平穩,適度進行八段錦等柔緩運動,夜間保證充足睡眠。若出現頭痛加劇或新發肢體無力,應立即就醫排查出血轉化可能。日常可用菊花、枸杞代茶飲養護腦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