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可通過觀察月經周期異常、性功能障礙、既往病史、年齡因素、環境暴露等方面初步判斷,建議通過基礎體溫監測、精液分析、激素檢查、影像學評估、輸卵管造影等方式確診。
1、月經異常:
女性月經周期紊亂如閉經、經量過少或周期超過35天可能提示排卵障礙。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痤瘡、多毛,高泌乳素血癥可能引發溢乳。記錄基礎體溫曲線可發現黃體功能不足,超聲監測能確認卵泡發育情況。
2、精液異常:
男性精液量少于1.5ml或精子濃度低于1500萬/ml需警惕。精索靜脈曲張可能導致陰囊墜脹,隱睪病史者睪丸功能易受損。精液分析需禁欲2-7天后檢測,嚴重少精癥患者需排查染色體異常。
3、生殖炎癥: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可能造成輸卵管阻塞,表現為慢性下腹隱痛。男性附睪炎可致輸精管梗阻,淋球菌感染易引發尿道狹窄。子宮輸卵管造影能顯示通暢度,衣原體抗體檢測有助于診斷隱性感染。
4、年齡因素:
女性35歲后卵巢儲備顯著下降,AMH值低于1.1ng/ml提示卵泡減少。男性40歲后精子DNA碎片率升高,配偶流產風險增加。竇卵泡計數和抑制素B檢測可評估卵巢功能,精子頂體反應試驗反映受精能力。
5、環境暴露:
長期接觸雙酚A等環境雌激素可能干擾內分泌,放射線暴露會損傷生精上皮。高溫作業男性陰囊溫度升高影響精子發生,吸煙人群卵巢早衰風險增加3倍。重金屬檢測和基因突變篩查可明確毒性因素。
備孕夫婦規律性生活未避孕1年未孕應就診,女性可檢測抗苗勒管激素評估卵巢儲備,男性需完成至少兩次精液分析。日常避免泡溫泉、穿緊身褲,增加深海魚、堅果等抗氧化食物攝入。每周3次有氧運動改善盆腔血流,體重指數控制在18.5-23.9之間。接觸化學制劑需穿戴防護裝備,心理壓力過大時可進行正念訓練。生殖中心會綜合評估后制定個體化方案,包括促排卵、宮腔內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