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石的典型表現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異常、惡心嘔吐及腸梗阻癥狀。腸結石的形成與飲食結構、腸道運動功能異常、腸道炎癥、代謝性疾病及藥物因素密切相關。
1、腹痛:
腹痛是腸結石最常見的癥狀,多表現為陣發(fā)性絞痛或鈍痛,疼痛部位與結石所在腸段相關。小腸結石常引起臍周疼痛,結腸結石則多表現為下腹部疼痛。疼痛發(fā)作時可伴隨腸鳴音亢進,排便或排氣后可能暫時緩解。
2、腹脹:
腸道內結石阻礙內容物正常通過,導致氣體和液體滯留引發(fā)腹脹。患者常自覺腹部膨隆、緊繃感,觸診可發(fā)現腹部張力增高。腹脹程度與結石大小和梗阻程度相關,嚴重時可觀察到腹部不對稱性膨隆。
3、排便異常:
腸結石患者可能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現象。結石刺激腸黏膜可導致分泌性腹瀉,而機械性梗阻則引發(fā)便秘。部分患者排便時可見黏液便或血便,直腸指檢可能觸及低位腸結石。
4、惡心嘔吐:
高位腸結石易引發(fā)反射性惡心嘔吐,嘔吐物初期為胃內容物,后期可出現糞樣嘔吐物。伴隨癥狀包括食欲減退、脫水表現,嚴重者可出現電解質紊亂。此癥狀提示可能存在完全性腸梗阻。
3、腸梗阻:
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為停止排氣排便、劇烈腹痛、嘔吐及腹部膨隆。腹部X線檢查可見階梯狀液氣平面。慢性不全性梗阻可能僅表現為間歇性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腸梗阻是腸結石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預防腸結石需保持均衡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每日建議攝入25-30克。適量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保證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避免過量攝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堅果等。出現持續(xù)性腹痛或排便習慣改變時,應及時就醫(yī)進行腹部超聲或CT檢查。腸結石確診后應根據結石大小和位置選擇藥物溶石、內鏡取石或手術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