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核磁共振MRI可輔助評估動脈硬化相關改變,但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1、血管壁成像:
高分辨率MRI能顯示腦血管壁增厚、斑塊形成等動脈硬化早期表現,尤其對顱內大血管如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的評估具有優勢。黑血序列技術可清晰區分血管壁與血流信號。
2、斑塊成分分析:
多對比度MRI能識別斑塊內脂質核心、纖維帽及出血成分,對不穩定斑塊的檢出率可達70%-85%。時間飛躍法血管成像TOF-MRA無需造影劑即可顯示血管狹窄程度。
3、血流動力學:
相位對比MRI可量化腦血流速度,動脈硬化患者常表現為血流搏動指數增高。4D-flow技術能三維重建血流模式,發現渦流等異常血流動力學改變。
4、腦組織繼發改變:
動脈硬化導致的慢性缺血可表現為腦白質高信號、腔隙性梗死等MRI特征。擴散張量成像DTI能早期發現白質纖維束完整性破壞。
5、檢查局限性:
MRI對微小血管病變敏感性較低,鈣化斑塊易產生信號缺失偽影。臨床常需聯合頸動脈超聲、CT血管造影評估全身血管狀態。
建議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者定期進行腦血管評估,飲食控制可多攝入深海魚、堅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限酒有助于延緩動脈硬化進展。MRI檢查無電離輻射,但幽閉恐懼癥患者需提前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