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未消退時不建議拔牙。口腔炎癥急性期拔牙可能加重感染風險,并影響創面愈合。
1、炎癥期拔牙的風險:
牙齦炎、牙周炎或根尖周炎等口腔炎癥未控制時,局部血管擴張充血,組織脆弱易出血。拔牙操作可能導致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引發菌血癥或感染擴散。急性化膿性炎癥還存在膿液擴散風險,可能誘發頜面部間隙感染甚至全身發熱反應。拔牙創口在炎癥環境下愈合速度明顯延緩,易形成干槽癥。
2、需優先控制的炎癥類型:
智齒冠周炎表現為牙齦瓣紅腫溢膿時需先進行冠周沖洗;根尖周膿腫需通過根管引流或切開排膿;牙周膿腫需進行齦下刮治。這些情況均需待紅腫熱痛癥狀完全消失,且連續3天無滲出物后再評估拔牙時機。慢性炎癥患者需檢測C反應蛋白等指標,確認全身炎癥反應已緩解。
3、特殊情況處理方案:
頜面部蜂窩織炎等嚴重感染需靜脈抗生素治療;糖尿病患者需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需調整用藥方案。對于必須立即拔牙的急性根尖周炎病例,可術前2小時使用廣譜抗生素,并在術中徹底清創,術后持續抗感染治療。
炎癥期間應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恢復期建議選擇溫涼軟食,補充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適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創口出血。若出現持續疼痛或腫脹加重,需及時復查排除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