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和躁郁癥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診斷標準、癥狀表現、病程特點、治療側重及預后評估五個維度。
1、診斷標準:
雙相情感障礙在DSM-5中細分為I型需滿足躁狂發作和II型輕躁狂+抑郁發作,而躁郁癥屬于ICD-10傳統分類,涵蓋更廣泛的情感波動。前者要求癥狀持續7天以上,后者對病程時限相對寬松。
2、癥狀表現:
雙相I型典型表現為持續亢奮、冒險行為等躁狂發作,II型以情緒高低交替為主;躁郁癥可能包含快速循環型年發作≥4次或混合狀態躁狂抑郁癥狀共存,情緒切換更頻繁。
3、病程特點:
雙相障礙發作間期可有緩解期,而部分躁郁癥患者呈現慢性化趨勢。雙相II型抑郁相占比更高約占病程75%,躁郁癥混合發作時兩種狀態可能同時存在數小時。
4、治療側重:
雙相I型首選心境穩定劑碳酸鋰、丙戊酸鈉、拉莫三嗪,II型需聯合抗抑郁藥;躁郁癥對奧氮平、喹硫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反應更佳,電休克治療使用率高于雙相障礙。
5、預后評估:
雙相I型社會功能損害更顯著,自殺風險達15-20%;躁郁癥患者職業穩定性較差,但認知功能保留相對完好。雙相障礙復發預防需終身用藥,躁郁癥部分患者可階段性減藥。
日常需監測情緒波動日記,保證規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太極拳、瑜伽等舒緩運動有助于穩定情緒,地中海飲食模式可降低發作頻率。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自殺傾向時需立即精神科就診,專業評估工具如楊氏躁狂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能輔助鑒別診斷。長期隨訪中,雙相障礙患者每3個月需復查血鋰濃度,躁郁癥患者建議每半年進行神經心理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