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瘙癢性過敏可能由接觸性皮炎、汗皰疹、真菌感染、干燥性濕疹、蕁麻疹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冷敷、抗組胺藥物、保濕修復、抗真菌治療、免疫調節等方式緩解。
1、接觸性刺激:金屬飾品、洗滌劑等外界物質直接刺激皮膚屏障,引發局部紅斑、丘疹。避免搔抓后使用爐甘石洗劑外涂,口服氯雷他定阻斷過敏反應。慢性反復發作需篩查過敏原。
2、汗液潴留:夏季多汗導致汗腺導管堵塞形成透明小水皰,伴灼熱感。保持患處通風干燥,穿棉質透氣衣物,使用3%硼酸溶液濕敷。合并感染時涂抹莫匹羅星軟膏。
3、皮膚癬菌:紅色毛癬菌侵犯角質層引發環狀脫屑斑塊,邊緣可見膿皰。酮康唑乳膏每日兩次局部抗真菌,鞋襪用硝酸咪康唑散浸泡消毒。糖尿病患者需監測血糖水平。
4、皮脂缺乏:冬季皮脂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皸裂,出現網狀紅色裂紋。沐浴后三分鐘內涂抹含尿素軟膏,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老年人需減少電熱毯使用時長。
5、免疫應答異常: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發風團樣皮疹,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記錄飲食日記排查海鮮等誘因,嚴重時注射地塞米松。慢性患者可嘗試奧馬珠單抗靶向治療。
日常護理需避免過度清潔,選擇pH5.5弱酸性沐浴露;穿著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室內使用加濕器維持濕度;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歐米伽3脂肪酸;瘙癢劇烈時可用冰袋間隔冷敷。運動建議選擇游泳等低出汗項目,運動后及時沖洗。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或出現皮膚潰爛需皮膚科就診排查特應性皮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