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的治療方法需根據結石大小、位置及癥狀嚴重程度綜合選擇,多數患者可通過藥物排石、體外碎石或手術取石獲得良好效果。
1、藥物保守治療:
直徑小于6毫米的結石通常建議藥物輔助排石。臨床常用藥物包括排石顆粒、尿石通丸等中成藥,可松弛輸尿管平滑肌促進結石排出。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能擴張輸尿管,緩解腎絞痛癥狀。治療期間需每日飲水2000-3000毫升,適度跳躍運動幫助結石移動。
2、體外沖擊波碎石術:
適用于直徑6-20毫米的腎盂或上段輸尿管結石。通過X線或超聲定位,利用高能沖擊波將結石粉碎成小于3毫米的顆粒后自然排出。該治療無需切口,但需注意術后可能出現血尿、腎周血腫等并發癥,需復查確認結石排凈情況。
3、微創手術治療:
對于較大結石、鹿角形結石或合并感染的情況,可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或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經皮腎鏡通過腰部穿刺建立通道直接粉碎取石;輸尿管軟鏡則經尿道逆行處理輸尿管及腎內結石,兩種術式均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
預防復發需調整飲食結構,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堅果,控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建議定期進行慢跑、跳繩等運動促進代謝,每年復查泌尿系超聲。出現突發腰痛、血尿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避免因結石梗阻導致腎功能損害。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是預防結石形成的核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