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可能導致牙齒變色。牙齒受到外力撞擊后,牙髓血管可能破裂出血,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分解產物滲入牙本質小管,導致牙齒逐漸呈現粉紅、灰黃或暗褐色。
1、牙外傷后變色的機制:
牙齒變色主要與牙髓損傷程度相關。輕度外傷可能僅引起牙髓充血,牙齒暫時性敏感但不變色;中度外傷造成牙髓出血時,血紅蛋白分解為鐵離子與硫化物結合,形成黑色素沉積;重度外傷導致牙髓壞死后,壞死組織分解產物通過牙本質小管滲透,使牙冠呈現灰黑色。乳牙外傷后變色更常見,因乳牙牙本質小管較粗大,色素更易滲透。
2、不同變色階段的處理方式:
外傷后1-3天出現粉紅色多為牙髓充血,需避免咬硬物并觀察;2-4周變為灰黃色提示牙髓出血,需進行牙髓活力測試;數月后呈現暗褐色常表明牙髓壞死,需根管治療清除壞死組織。對于已完成根管治療的變色牙,可采用內漂白技術或全瓷貼面修復。兒童乳牙外傷后若發生變色,需評估是否影響恒牙胚發育。
預防牙外傷后變色需及時就醫檢查牙髓狀態,避免進食過冷過熱食物刺激患牙。日常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異常。運動時佩戴防護牙托能有效減少外傷風險,青少年參與籃球、滑板等高風險運動時更需注意防護。若牙齒變色伴隨自發痛或牙齦腫脹,提示可能存在根尖周炎癥,需立即進行專業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