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可通過定期觀察、藥物治療、射頻消融、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是否需手術取決于結節性質、大小及癥狀,通常由炎癥、碘代謝異常、遺傳因素、輻射暴露、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起。
1、定期觀察:良性小結節<1cm且無壓迫癥狀時,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觀察期間需監測結節增長速度、血流信號及鈣化情況。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結節可能隨激素水平變化自行縮小。
2、藥物治療:甲狀腺炎伴結節可口服左甲狀腺素鈉調節激素水平,橋本甲狀腺炎需配合硒酵母片改善免疫。病理性結節可能與TSH水平異常、TPO抗體升高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頸部腫脹、吞咽不適等癥狀。
3、射頻消融:適用于3-4cm的良性實性結節,通過熱凝固使結節縮小50%-70%。該微創治療保留甲狀腺功能,術后需穿戴頸部壓力帶24小時,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
4、手術指征:惡性結節TI-RADS 4類以上或直徑>4cm的結節需行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多發癌變需全甲狀腺切除。病理性結節可能與RET基因突變、頸部放射史有關,通常表現為聲音嘶啞、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5、功能評估:所有手術患者術前需檢查喉返神經功能,術后定期監測甲狀旁腺素和血鈣水平。全切患者需終身服用左甲狀腺素鈉,部分切除者根據TSH值調整藥量。
日常飲食注意控制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攝入,適度進行瑜伽或游泳等低強度運動。術后患者應每日自查頸部是否有新發腫塊,睡眠時墊高頭部減輕水腫,避免領帶或項鏈壓迫手術區域。出現心悸、手抖等甲亢癥狀或持續聲啞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