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膀胱膨出主要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排尿異常及陰道腫物脫出,通常與盆底肌損傷有關。具體表現包括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壓力性尿失禁、陰道前壁膨出及性生活質量下降。
1、排尿困難:
膀胱膨出可能導致膀胱位置改變,尿道受壓,出現排尿費力、尿流變細或中斷。部分患者需用手按壓陰道前壁輔助排尿,嚴重時可引發尿潴留。這種情況與盆底肌群松弛導致膀胱頸下移有關,產后早期進行凱格爾運動有助于改善癥狀。
2、尿頻尿急:
膨出的膀胱刺激尿道和陰道壁神經末梢,易產生頻繁尿意和急迫性排尿感。患者可能每小時排尿超過8次,夜間起夜增多,但每次尿量較少。這與膀胱容量減少和逼尿肌過度活動相關,建議避免咖啡因攝入并定時排尿訓練。
3、壓力性尿失禁:
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時出現不自主漏尿是典型表現。盆底支持結構薄弱導致尿道括約肌功能不全,腹壓增高時無法有效控制尿液。輕癥可通過盆底肌電刺激治療,中重度需考慮尿道中段懸吊術等手術干預。
4、陰道前壁膨出:
陰道口可見半球形腫物突出,站立或用力時明顯,平臥后可回縮。觸診可發現陰道前壁松弛伴膀胱下降,臨床分為Ⅰ-Ⅳ度。Ⅱ度以上膨出可能伴隨直腸壓迫感,需使用子宮托或行陰道前壁修補術。
5、性交不適:
陰道松弛和膨出組織可能引起性交疼痛或快感減弱。盆底肌張力降低會影響陰道收縮功能,部分患者出現性高潮障礙。產后6周后可嘗試陰道啞鈴訓練,配合生物反饋治療能增強盆底肌力量。
建議產后女性堅持每日30分鐘盆底肌鍛煉,如凱格爾運動或瑜伽橋式;避免提超過5公斤重物;增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穿著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感染風險。癥狀持續3個月未緩解或出現血尿、發熱時,需及時至婦產科或泌尿外科進行盆底功能評估,必要時接受磁共振或尿動力學檢查。哺乳期治療需注意藥物安全性,物理治療為首選干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