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感染巨細胞病毒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免疫球蛋白注射、胎兒監測、生活方式調整、分娩方式選擇等方式治療。巨細胞病毒感染通常由母嬰垂直傳播、免疫功能低下、接觸感染者體液、潛伏病毒激活、醫療操作暴露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療:
更昔洛韋、纈更昔洛韋、膦甲酸鈉等抗病毒藥物可用于抑制病毒復制,但需嚴格評估胎兒風險。妊娠早期用藥可能致畸,中晚期需權衡母嬰獲益與潛在副作用,治療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及血液指標。
2、免疫球蛋白:
靜脈注射巨細胞病毒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可中和游離病毒,降低宮內感染風險。適用于高病毒載量或超聲提示胎兒異常者,需每2-4周重復給藥直至分娩,配合胎心監護評估胎兒狀況。
3、胎兒監測:
孕18周后每4周進行超聲檢查,重點觀察小頭畸形、腦室增寬、肝脾腫大等異常。羊水穿刺檢測病毒DNA可確診胎兒感染,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顯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程度。
4、生活防護:
避免接觸兒童唾液尿液,處理污染物時戴手套口罩。單獨使用餐具毛巾,高溫消毒奶瓶玩具。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鋅增強免疫力,每周3次30分鐘散步改善血液循環。
5、分娩管理:
陰道分娩并非絕對禁忌,但產道分泌物病毒陽性時建議剖宮產。新生兒需立即留取尿液唾液檢測病毒,母乳喂養前需檢測乳汁病毒載量,陽性者需巴氏消毒或暫停母乳喂養。
孕婦應每日攝入200g富含賴氨酸的魚類禽肉,搭配獼猴桃草莓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練習孕期瑜伽或水中體操每周2-3次,監測胎動時采取左側臥位。分娩后6個月內每月復查肝功能與病毒載量,新生兒隨訪包括聽力篩查和神經發育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