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補液鹽過量可能引發高鈉血癥、電解質紊亂、水腫、胃腸道不適及腎功能負擔加重。合理使用需遵循說明書或醫囑。
1、高鈉血癥:
過量攝入補液鹽會導致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引發高鈉血癥。典型癥狀包括口渴加劇、煩躁不安、肌肉抽搐,嚴重時可出現意識模糊或昏迷。日常補液時需控制攝入量,每包補液鹽應嚴格按比例兌水稀釋。
2、電解質失衡:
補液鹽中鉀、鈉、氯等電解質比例固定,過量飲用可能打破體內電解質平衡。低鉀血癥表現為肌無力、心律失常,高氯血癥則可能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兒童或老年人使用時應分次少量服用,避免一次性大量補充。
3、組織水腫:
鈉離子過量滯留會升高血漿滲透壓,促使水分從細胞內轉移到血管外,引發眼瞼或下肢水腫。心功能不全患者尤其需警惕,過量補液可能誘發急性肺水腫。建議監測每日體重變化,出現腫脹需立即停用。
4、胃腸刺激:
高滲溶液快速通過胃腸道可能引發惡心、嘔吐或腹部絞痛。糖尿病患者誤用含葡萄糖補液鹽還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建議選擇低滲配方,服用時保持溫度接近體溫,每次飲用間隔30分鐘以上。
5、腎臟負擔:
長期超量使用會增加腎臟排泄電解質的負荷,可能加速腎功能減退。慢性腎病患者需調整補液鹽種類,避免含鉀配方。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測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標。
日常補液可選擇淡鹽水、米湯或稀釋果汁交替飲用,每小時攝入量不超過10ml/kg體重。運動后補水需同步補充丟失的電解質,推薦每15分鐘飲用150-200ml含鈉飲品。出現頭痛、少尿等脫水癥狀時,應及時就醫評估靜脈補液需求。腎功能異常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補液方案,避免自行長期使用口服補液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