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的治療難度因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可通過保濕護理、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生物制劑等方式控制。病程較長者需長期管理,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可有效緩解癥狀。
1、保濕護理:
皮膚屏障修復是基礎治療,每日使用含神經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的潤膚劑,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效果最佳。干燥環境配合加濕器維持濕度40%-60%,避免頻繁熱水燙洗。
2、外用藥物:
糖皮質激素類如氫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適用于急性期,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用于面部及皺褶部位。合并感染時聯用莫匹羅星等抗菌藥膏,頑固皮損可嘗試水楊酸制劑。
3、口服藥物:
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緩解瘙癢,免疫抑制劑環孢素用于重度特應性皮炎。繼發廣泛感染需口服頭孢克洛或阿奇霉素,嚴重滲出病例短期使用潑尼松。
4、光療干預:
窄譜UVB對慢性斑塊狀濕疹有效,PUVA療法適用于掌跖膿皰病。每周2-3次照射需持續8-12周,治療期間需監測皮膚癌風險,眼周部位嚴格防護。
5、生物制劑:
度普利尤單抗靶向抑制IL-4/IL-13通路,適用于中重度特應性皮炎。蘇金單抗針對IL-17A改善銀屑病樣皮損,需定期監測結核等感染指標。
皮炎患者宜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飲食避免已知過敏原如海鮮、堅果。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但出汗后需及時清潔。病程超過3個月或皮損面積>10%體表面積建議專科隨訪,合并發熱、膿皰等全身癥狀需急診處理。長期使用激素類藥膏者應每2-3個月評估皮膚萎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