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退燒藥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但一般不會直接導致死亡。退燒藥屬于對癥治療藥物,濫用可能引發肝腎功能損傷、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
一、退燒藥濫用的主要風險:
長期或過量服用退燒藥可能損傷肝臟。對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在體內代謝時會產生有毒中間體,超出肝臟解毒能力會導致肝細胞壞死。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傷,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者使用退燒藥可能加重腎臟負擔,誘發急性腎損傷。
二、合理使用退燒藥的注意事項:
體溫超過38.5℃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24小時內服用不超過4次。不同退燒藥不宜混用,避免成分疊加導致過量。用藥期間禁止飲酒,酒精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兒童用藥需嚴格按體重計算劑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的藥物。
發熱是機體免疫反應的表現,單純退熱可能掩蓋病情。持續發熱超過3天或體溫超過40℃應及時就醫。日常可通過物理降溫輔助退熱,如溫水擦浴、減少衣物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有助于代謝散熱,建議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發熱期間飲食宜清淡,適當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建立健康檔案記錄用藥情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尤其是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更需注意藥物安全性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