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絞痛可能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痙攣、貧血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原因引起。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老年人心絞痛最常見的病因。動脈壁脂質沉積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心肌供血不足。典型表現為勞累后胸骨后壓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治療需控制血壓、血脂,必要時行支架植入或搭橋手術。
2、心肌耗氧量增加:
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心肌需氧量驟增而供血相對不足。老年人心血管代償能力下降,更易出現一過性心肌缺血。表現為短暫胸痛伴出汗,心電圖可見ST段壓低。建議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
3、冠狀動脈痙攣:
冠狀動脈平滑肌異常收縮導致血管暫時性閉塞,多發生于靜息狀態。吸煙、寒冷刺激是常見誘因,疼痛常在凌晨發作,持續時間較長。鈣通道阻滯劑可有效緩解痙攣,需嚴格戒煙并注意保暖。
4、貧血:
血紅蛋白降低使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心肌缺氧誘發心絞痛。常見于消化道出血、營養不良的老年人,伴隨面色蒼白、乏力等癥狀。需糾正貧血原因,補充鐵劑、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重度貧血需輸血治療。
5、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激素過多導致代謝亢進,心率加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老年甲亢癥狀不典型,可能僅表現為心絞痛加重。需檢測甲狀腺功能,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控制激素水平,必要時行放射性碘治療。
老年心絞痛患者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限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注意監測血壓、血糖,遵醫囑規律服藥。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胸痛持續15分鐘不緩解需立即就醫。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晨起突然受冷。定期復查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評估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