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多數可通過觸診初步判斷,表現為皮下柔軟、可移動的無痛性包塊,邊界清晰且生長緩慢。
1、觸診特征:
脂肪瘤通常位于皮下脂肪層,觸感柔軟如面團,按壓時可輕微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包塊表面光滑,邊緣規則,直徑多在1-3厘米之間,極少超過5厘米。生長速度緩慢,可能數年無明顯變化,無自發疼痛或壓痛感。若包塊突然增大、變硬或固定,需警惕其他病變可能。
2、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首選輔助手段,脂肪瘤在超聲下表現為均勻的高回聲團塊,與周圍脂肪組織回聲相似,包膜完整,無血流信號。對于位置較深或體積較大的包塊,可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脂肪瘤在T1和T2加權像均呈高信號,脂肪抑制序列信號明顯降低。影像學檢查能有效區分脂肪瘤與血管瘤、纖維瘤等軟組織腫瘤。
3、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皮脂腺囊腫鑒別,后者常伴中央黑頭或開口,內容物為豆渣樣物質。纖維瘤質地較硬,活動度差。惡性脂肪肉瘤生長迅速,形態不規則,可能伴局部疼痛或皮膚改變。神經鞘瘤沿神經走向分布,按壓可能引發放射性疼痛。多發性脂肪瘤需注意是否合并家族性脂肪瘤病或馬德隆病等遺傳性疾病。
日常應注意觀察包塊變化,避免反復揉搓刺激。飲食宜清淡,減少高脂食物攝入,控制體重可降低多發性脂肪瘤發生風險。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代謝,但需避免局部長期受壓。若包塊影響外觀或功能,或出現紅腫、破潰等異常表現,應及時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手術切除。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復查排除復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