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靜脈炎多數情況下不嚴重,但需根據病情程度判斷。該病是靜脈內血栓形成伴隨炎癥反應的血管病變,常見于下肢淺靜脈,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和條索狀硬結。
1、輕度血栓性靜脈炎:
局限于淺靜脈時癥狀較輕,表現為患處皮膚發紅、觸痛,可觸及條索狀硬結。此時通過抬高患肢、局部熱敷等護理措施,配合醫生指導使用抗炎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或外用肝素鈉軟膏,通常2-3周可緩解。日常需避免久站久坐,穿著醫用彈力襪促進血液回流。
2、進展性血栓性靜脈炎:
若炎癥擴散至深靜脈或血栓脫落,可能出現發熱、患肢腫脹加劇等癥狀。深靜脈血栓形成需警惕肺栓塞風險,此時需遵醫囑使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利伐沙班,或溶栓藥物如尿激酶。部分患者需接受靜脈濾器植入術或血栓切除術等介入治療。
血栓性靜脈炎患者應保持低脂飲食,多攝入深海魚、黑木耳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高鹽飲食以防水腫加重。每日進行踝泵運動、散步等適度活動,睡眠時墊高患肢15-20厘米。戒煙戒酒,控制血糖血壓,定期復查血管超聲監測血栓變化。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等預警癥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