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房顫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抗心律失常藥和心率控制藥三類藥物,具體選擇需結合個體病情。
1、抗凝藥物:
預防血栓形成是房顫治療的核心。華法林通過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合成發揮抗凝作用,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調整劑量。新型口服抗凝藥如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無需頻繁監測,但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抗凝治療需評估出血風險,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或近期手術患者需暫緩使用。
2、抗心律失常藥物:
轉復竇性心律可選用普羅帕酮或胺碘酮。普羅帕酮適用于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可能引起竇性心動過緩。胺碘酮對合并心力衰竭者相對安全,但長期使用需警惕甲狀腺功能異常和肺纖維化。藥物復律前需經食道超聲排除心房血栓,復律后仍需維持抗凝治療4周。
3、心率控制藥物:
對于永久性房顫,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可降低心室率,改善心悸癥狀。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地爾硫?適用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洋地黃類藥物如地高辛多用于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室率者,需監測血藥濃度預防中毒。
房顫患者需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避免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運動時心率控制在220-年齡×60%以下。定期監測血壓血糖,保持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夜間睡眠時發現脈搏不規則或每分鐘超過100次應及時就診。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誘發心力衰竭,夏季需預防大量出汗導致的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