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感染可通過陰道分泌物檢查、血液檢查、超聲檢查、羊水穿刺和胎心監護五種方式診斷。
1、陰道分泌物檢查:
通過采集宮頸及陰道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或核酸檢測,可明確病原體類型。常見檢查項目包括白帶常規、支原體/衣原體檢測、B族鏈球菌篩查等。若發現致病微生物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淋球菌等,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感染程度。
2、血液檢查:
血常規可觀察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情況,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等炎癥指標能輔助判斷感染嚴重程度。血清學檢查如TORCH篩查可鑒別是否存在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等特殊病原體感染。
3、超聲檢查:
經腹或經陰道超聲能評估羊水渾濁度、胎盤增厚等間接征象。多普勒超聲可檢測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指數升高,提示胎盤灌注異常。嚴重感染時可能觀察到胎兒腸管擴張或腦室增寬等結構異常。
4、羊水穿刺:
在超聲引導下抽取羊水進行培養或PCR檢測,是診斷絨毛膜羊膜炎的金標準。羊水中白細胞酯酶陽性、葡萄糖含量降低或IL-6水平升高均提示感染。該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需嚴格評估適應證。
5、胎心監護:
通過胎心電子監護觀察胎心率變異減少、晚期減速等異常圖形,可反映胎兒宮內缺氧狀態。合并感染時常出現胎心過速>160次/分或正弦波等特殊波形,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孕婦出現發熱、腹痛、陰道分泌物異味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適量食用獼猴桃、西蘭花等增強免疫力。定期產檢中需關注陰道微生態平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需嚴格控制血糖以減少感染風險。出現胎動異?;驅m縮頻繁需立即進行醫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