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包括血壓升高、蛋白尿、水腫、頭痛及視力模糊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或昏迷。
1、血壓升高: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需間隔4小時以上兩次測量確認。血壓波動可能伴隨晨起頭暈、面部潮紅等非特異性癥狀,家庭血壓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
2、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300m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提示腎臟損傷。孕婦可能出現尿液泡沫增多現象,但需與生理性蛋白尿鑒別,隨機尿檢可能出現假陽性。
3、水腫:特征性表現為凹陷性水腫,多從踝部向上蔓延至小腿甚至全身。需區分生理性水腫,病理性水腫往往晨起不消退且伴體重驟增每周>2kg,手指按壓脛骨前皮膚可見明顯凹陷。
4、神經系統癥狀:持續性枕部頭痛提示腦血管痙攣,視覺異常包括閃光感、視野缺損或暫時性失明。這些癥狀反映顱內壓增高或視網膜血管病變,可能先兆子癇的預警信號。
5、多器官損害:重度患者可出現上腹疼痛伴惡心嘔吐肝包膜下出血、少尿腎功能衰竭或血小板減少。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綜合征HELLP屬于危急情況,需立即終止妊娠。
日常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5g,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選擇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每周監測體重變化,出現視物模糊或持續頭痛應立即就醫,子癇前期患者需住院進行硫酸鎂解痙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