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通過奧美拉唑、硫糖鋁、凝血酶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胃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藥物刺激、酗酒、應激性黏膜損傷等原因引起。
1、抑酸藥物: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少對黏膜的侵蝕,適用于消化性潰瘍導致的出血。蘭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同屬質子泵抑制劑,需配合內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胃黏膜修復期間需持續用藥4-8周。
2、黏膜保護劑:硫糖鋁在潰瘍面形成保護膜,避免胃酸二次損傷。枸櫞酸鉍鉀可增強黏膜防御能力,與抗生素聯用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服藥期間可能出現便秘或黑便等副作用。
3、止血藥物:凝血酶局部噴灑能快速封閉出血點,嚴重出血需聯合靜脈用生長抑素。氨甲環酸通過抑制纖溶系統發揮作用,但需警惕血栓形成風險。活動性出血期間需禁食禁水。
4、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療法。細菌耐藥地區推薦含鉍劑的四聯方案,療程10-14天。治療結束后4周需復查呼氣試驗。
5、血管活性藥物:食管靜脈曲張出血需使用特利加壓素收縮內臟血管,配合內鏡下套扎術。普萘洛爾可作為二級預防用藥,需監測心率防止低血壓。肝硬化患者禁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
出血穩定后逐步過渡至流質飲食,選擇米湯、藕粉等低纖維食物。恢復期補充優質蛋白如蒸蛋羹,避免辛辣、堅硬及過燙食物。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評估心血管風險,必要時改用氯吡格雷聯合胃黏膜保護劑。定期胃鏡復查監測潰瘍愈合情況,血紅蛋白低于70g/L需輸血糾正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