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糜爛屬于較為嚴重的消化道疾病,需及時就醫干預。胃黏膜糜爛伴出血提示局部組織損傷已累及血管,可能引發貧血或休克等并發癥。
胃出血糜爛的嚴重程度與病變范圍、出血量及基礎疾病相關。輕度糜爛出血表現為隱痛、黑便,血紅蛋白無明顯下降;中度出血可出現嘔咖啡樣物、頭暈乏力;大量出血則導致嘔鮮血、面色蒼白甚至意識模糊。胃鏡檢查可明確糜爛范圍及出血點,同時需排查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用藥史等誘因。
1、急性期治療:
急性出血期需禁食并靜脈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配合止血藥物如血凝酶、生長抑素。內鏡下止血是首選方案,包括鈦夾夾閉、氬離子凝固等。輸血治療適用于血紅蛋白低于70g/L的重度貧血患者。
2、慢性期管理:
癥狀穩定后需根除幽門螺桿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鉍劑四聯療法,持續服用質子泵抑制劑4-8周促進黏膜修復。避免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激素等損傷胃黏膜藥物。合并肝硬化、尿毒癥等基礎疾病者需多學科協作治療。
日常需嚴格遵循軟食原則,選擇小米粥、山藥羹等低纖維食物,分5-6次少量進食。忌食辛辣、過酸、油炸及粗硬食物,烹調方式以蒸煮為主。恢復期可逐步添加蒸魚、嫩豆腐等優質蛋白。保持作息規律,避免精神緊張,戒煙戒酒。建議每3個月復查胃鏡,監測黏膜修復情況,出現黑便、心慌等癥狀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