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鵝口瘡多數情況下不嚴重,屬于嬰幼兒常見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由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引起。該病通常表現為口腔內出現白色凝乳狀斑塊,可能伴隨輕微疼痛或進食不適,但一般不會引起全身癥狀。
1、輕度鵝口瘡:
輕度鵝口瘡通常局限于口腔黏膜的局部感染,斑塊數量較少且容易擦拭去除。此階段可通過局部抗真菌藥物治療,如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患處。日常需注意奶瓶、奶嘴等喂養器具的煮沸消毒,哺乳前后清潔母親乳頭,避免交叉感染。患兒口腔護理可使用無菌紗布蘸溫水輕柔清潔。
2、中重度鵝口瘡:
中重度鵝口瘡可能出現斑塊融合成片、基底黏膜充血糜爛的情況,可能影響嬰兒進食和睡眠。此階段需在醫生指導下加強抗真菌治療,如聯合使用氟康唑口服溶液。發病可能與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拒食、哭鬧不安等癥狀。需警惕念珠菌向咽喉或消化道擴散的風險,但發生率較低。
預防鵝口瘡需保持嬰兒口腔衛生,避免過度清潔口腔破壞正常菌群。母乳喂養者應注意乳頭健康,人工喂養需定期消毒器具。患兒衣物應單獨清洗并陽光暴曬,居住環境保持通風干燥。若斑塊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發熱、腹瀉等全身癥狀,需及時就醫排除其他感染因素。多數患兒經規范治療可在1-2周內痊愈,家長無需過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