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通過控制體重增長、定期產檢監測肝功能、合理補充營養素、避免藥物濫用、及時處理妊娠并發癥等方式預防。該病可能與遺傳代謝異常、激素水平變化、營養不良、病毒感染、妊娠期高血壓等因素有關。
1、控制體重:
孕期體重增長過快可能增加肝臟代謝負擔,建議通過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將體重增長控制在醫生推薦的范圍內。每周體重增長不宜超過0.5公斤,避免高脂高糖飲食,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新鮮蔬果等食物。
2、定期產檢:
規范產前檢查能早期發現肝功能異常,妊娠28周后應每2-4周檢測血清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出現乏力、惡心、黃疸等預警癥狀時需立即就醫,超聲檢查可輔助評估肝臟狀態。
3、營養補充:
適量補充水溶性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有助于肝臟代謝功能,膽堿和蛋氨酸等營養素可促進脂肪轉運。避免過量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護肝藥物如谷胱甘肽。
4、慎用藥物:
孕期應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部分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必須用藥時應選擇肝毒性較低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替代阿司匹林,并嚴格遵醫囑控制用藥劑量和療程。
5、管理并發癥: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能誘發脂肪肝,需通過低鹽飲食、補鈣等方式控制血壓。雙胎妊娠、妊娠糖尿病等高危孕婦應加強監測,出現持續性上腹痛或凝血功能異常需考慮終止妊娠。
預防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保證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飲食上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攝入,限制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促進代謝,睡眠時間不少于7小時。出現皮膚瘙癢、尿色加深等異常表現時,應立即前往產科和肝病科聯合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產后仍需繼續監測肝功能直至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