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特應性皮炎有一定效果,但需結合個體情況綜合評估。中醫通過辨證施治,針對濕熱蘊膚、血虛風燥等證型采用內服外治結合的方式,可緩解瘙癢、減少皮損復發。
1. 中醫辨證分型與治療:
特應性皮炎在中醫屬“濕瘡”“四彎風”范疇。濕熱蘊膚型表現為紅斑滲液,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血虛風燥型見皮膚干燥脫屑,可選當歸飲子配合外涂青黛散。針灸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可調節免疫,中藥熏洗如馬齒莧、黃柏煎液能緩解急性期滲出。
2. 中西醫結合增效:
對于中重度患者,單純中醫治療可能起效較慢。聯合西醫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如丁酸氫化可的松,可快速控制癥狀。生物制劑治療期間配合中醫固本培元,有助于減少停藥后反彈。
日常需避免過度洗浴,穿著純棉衣物,室溫保持在22℃左右。飲食宜清淡,少食海鮮、辛辣食物,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南瓜。堅持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可調節氣血,配合夜間11點前入睡有助于修復皮膚屏障。皮損處忌抓撓,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保濕霜,若出現感染跡象需及時就醫。